PaperCheck论文检测机构 > 知识专栏 > 新闻资讯 > 六位科学巨擘共话基础科学未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六位科学巨擘共话基础科学未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发布于 2025-09-10 22:01:58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是1975年,对比今天的中国,我们看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仅是有了很多高楼大厦,而且人们的精神面貌,科学技术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多新的进展,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可喜的变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回忆了自己1975年首次来到中国的经历,对中国五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表达了赞许。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等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家纷纷表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基础科学发展,推动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与长足进步,对此次参加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并荣获科学家最高奖项深感荣幸,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各国学者增进对话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现场颁发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诺贝尔奖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菲尔兹奖得主森重文以及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出席媒体见面会。
丘成桐在发言中指出,尽管国际学术交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科学家始终敞开怀抱欢迎各国同行。丘成桐介绍了本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奖项评选的两大创新亮点,一是将物理评奖范围由理论物理扩大到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并举,二是信息科学和工程方向评选范围进一步拓展,包括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更多交叉领域。
罗伯特·塔扬就科技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发展发表见解,强调教育不应制造学科之间的割裂,科学家应了解人文学科,文学家也应理解科学思维,才能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戴维·格罗斯表示,自己经常前往中国各地与青年学者以及中学生进行交流,深切的感受到了他们对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希望他们能够把兴趣保持下去,才能避免在AI时代被机器取代。
朱棣文谈到自己近年来在原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持续钻研,以及参与指导能源政策制定的经历。他始终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朱棣文指出,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对于解决气候挑战等环境挑战至关重要,作为科学家有责任发出声音并呼吁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涉及基础科学各个分支,以及与各学科的交叉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理论前沿方向。大会还着力构建青年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策划了大中学生参与的科普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阅读量: 1083
上一篇: 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