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Check论文检测机构    >    知识专栏    >    新闻资讯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于 2022-07-27 16:17:55

  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主动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的建设

  1.做好党委会和纪委会筹建工作。按规定稳步推进中心第一届党委会和纪委会筹建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心党委和纪委各类规章制度,做好制度宣传与执行。建立健全中心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

  2.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党组决策部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心意识形态阵地责任体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活动。

  3.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完善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工作机制,制定并严格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清单。严格监督执纪,强化信访举报办理和问题线索处置。开展新风正气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

  4.加强党对中心群团工作的领导。筹建中心工会委员会和团支部委员会,激励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建功立业。健全困难职工数据库,用实用好关爱救助金。完善工会会员动态数据库管理,做好干部职工服务保障。推进书香机关建设和全民健身进机关建设。组织女干部开展“巾帼心向党”风采展示、“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编织等主题活动。

  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

  5.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把研究宣传阐释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专家学者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三报一刊”发表一批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宣传文章,举办“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等系列专题研讨会。探索数字化手段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与路径。

  6.扎实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参与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观点、原创性贡献等;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三个历史决议比较,新时代伟大成就,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等课题研究。

  7.加强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体制机制建设。修订《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章程》,调整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领导机构,加强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建设与规范管理,遴选增设一批研究中心基地。

  三、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8.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研究。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题研究,提出有效对策建议,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协助司局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教育教学交流会,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参与思政课建设重大攻关项目管理工作,推动项目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

  9.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协助司局做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专题班、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的课程设计、组织协调和调研评估工作,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参与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充分发挥教指委咨询、研判、督查、培训、评估、示范、指导、引领作用。开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究,探索高校师德师风防线关口前移工作机制。

  四、开展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略)

  五、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宣传

  12.开展中共党史和伟大精神研究。推进《读懂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精神伟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红色记忆——红色旧址手绘系列读本》《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等理论通俗读物的组织编写和出版工作。围绕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开展研究,推进《新的赶考之路》的组织编写和出版工作。与有关部门合作,继续推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栏目。

  13.做好伟大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宣传。开展信息化赋能红色资源传播研究,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与普及。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合作开设“百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精神”云讲堂。

  14.抓好党史和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研究。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研究,推出《党的制度建设视域下的历史经验研究——咨询报告集萃(2020)》等。举办“第八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召开2022年度研究中心基地主任联席会议,组织开展“花厂峪红色文化”调研专题座谈。开展研究基地年度重大项目立项和结项工作。

  六、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15.组织实施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做好年度申报立项、结项工作,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各课题组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聚焦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项目研究质量。

  16.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围绕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探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新路径。配合司局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编写《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发展报告》。

  17.加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专题化建设。聚焦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中国文艺发展等,组织专家开展研究,撰写文章。开设党的二十大专栏,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研究阐释,及时约请专家撰写专题文章。

  18.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配合《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开展系列学术活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等研讨会,适时举办“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编辑《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萃》第八辑,推广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开展重大选题调研,编制2023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参考选题”。开展“融媒体时代社科学术期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探索《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融媒体建设新路径。

  七、持续开展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19.围绕推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系统开展高校科技战略系列研究,举办高校科研发展论坛,编制《高校科研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研究报告》《高校服务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研究报告》《高校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校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新形势下高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机制》等研究报告,增强高校科技创新战略谋划能力,为部党组决策和司局工作提供参考。

  八、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20.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人才服务与队伍建设,举办高校技术经理人培训,提高高校技术转移队伍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推动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规范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完善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出题高校答”的方式,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举办第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和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地方、行业专场,做好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成果展区组织工作。推动高校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开展“高校企业行、企业高校行”活动,规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地方中心建设运行,推动校地、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征集涉农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做好对口联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帮扶工作。

  21.做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举办第二届高校知识产权年会,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相关人员交流,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精神落实落地。建设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一期),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相关服务。协助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组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加强对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的监督与指导,举办高校科技查新年会与查新培训。为高校提供专利分级和专利交易价格分析服务。

  九、协助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22.推动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助力高校科技评价“破五唯”“立新标”。继续深化对高校科技评价机制的研究探索,不断完善高校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法、不同学科领域代表性成果界定及评价等,开展高校科技评价学术交流,探索使用新方法、新机制开展评审评价服务。持续开展评价研究成果应用实践,协助司局保质保量完成人才、项目和基地平台的评审评估工作,并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开展第三方评审评价服务,为委托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科学研究等提供决策依据,为相关高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实践提供支撑。

  23.强化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协助构建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开展科研诚信监测方法研究,探索将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关口前移的可行性及方式方法。协助做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相关工作。发挥中心资源优势,利用新媒体手段面向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

  24.参与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提升《中国高校科技》《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出版质量,严格落实期刊出版集体决策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参与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科技论文在线”为基础,建设运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预印本发布平台。建设运行“学术会议在线”。

  十、配合做好高校科技安全保障

  25.积极主动配合司局,不断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协助实施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组织部属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回头看及工作总结。扩编实验室安全专家队伍,做好专家培训。开展高校实验室标准体系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及规范研究。

  26.做好高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完成24家机构复查换证及扩项评审、机构年度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加强评审组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评审员培训、考核与使用。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办好2022年高校检验检测机构交流会、内部校准人员培训会。开展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加强实验室能力考核,举办高校实验室比对总结培训会。加强标准建设,开展JY/T仪器分析方法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举办高校仪器分析标准宣贯会。

  十一、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7.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和融合发展。开展新技术在教育系统创新应用研究,探索教育教学变革的新方法与新路径。持续推进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6个专业、28套专业课程的虚拟仿真资源开发工作,为基地2022年10月全面开班做好保障。编写《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成果》,召开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分享会暨经验交流会。加强校级基地建设的过程监测和成果推广,做好2021年基地建设数据填报、典型案例遴选等工作,编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年度报告》,适时召开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会暨经验分享会。探索建立以实训基地为基础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互利共赢。开展双高中期评价信息采集及2021年度绩效数据采集与分析,进一步研究监测指标,优化系统功能,支撑双高绩效评价,助力通过监测发掘双高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理念、方案并推广全国,以双高建设引领带动全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28.推动数字战略行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数字资源云平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预印本平台等5个平台的建设,2022年底前实现5个平台一期上线运行。

  29.持续助推高校信息化发展,不断拓展高校信息化研究深度和广度。修订高校信息化监测指标,继续开展高校信息化监测调查研究工作,发布中国高校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2021),召开高校信息化年会。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科研评价方法研究试点和验证,研究探索区块链基础设施、区块链上链中台、高校间数据可信共享等层面构筑的高校科技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和实现。在高校信息化监测研究成果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对全国高校科研信息化情况调查和分析,研究形成高校科研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十二、加强中心内部建设

  30.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做好原社科中心与原科技发展中心在业务、人员、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衔接融合,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31.梳理完善内部制度。梳理原社科中心与原科技发展中心各项制度,根据科研发展中心职责职能,制定党建、行政、人事、科研、对外合作、财务等六个方面制度,强化制度培训与执行。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做好岗位设置、干部配备、交叉融合、干部培养、专业化建设等工作。

  33.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加强中心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整合原两中心软硬件资源,建立相关保障措施与制度,保障中心网络安全。

  34.改善办公环境。构建智能协同管理平台,完成中心OA系统建设和网站建设。完成中心九层装修收尾工作,启动六层、十层装修。

  科研发展中心

  2022年7月8日

阅读量: 43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客服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